你的位置:开元百万美金大奖图片 > 新闻动态 > >作家写作与学生作文有什么不同,以丁立梅散文为例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作家写作与学生作文有什么不同,以丁立梅散文为例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1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57

图片

作家写作与学生写作有诸多相同处,也有诸多不同处。很多作家写作是不规范的。比如,全篇都是句号,一个词,就一个句号。比如,作家会自己生造一个词。比如,作家的句子成分是不完整的。我们可以找出诸多作家的“不规范”“不标准”,但并不影响作家的创作,并不影响作家的作品被大家喜爱,并广泛流传。很多老师往往推荐学生去看作家的作品,想借助作家的作品来学习写作。这当然是好事情。但是,其实学生能够把语文书读好,就已经很好很好了。作为一本通行全国的教材。在它上面所花费的“出版精力”,胜过任何一本作家的作品。能借助作家的作品来学习写作,这是很好很好的事情。但阅读作家的作品,更重要的是,来开阔眼界、砥砺思想的。作家的作品就像地图的边界,他们一直在开疆拓境,再广一点,再深一点,再真实一点,再诚恳一点。学生学习写作,是要从规范开始的。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。学习写作,是要讲规矩的。举个例子。最近发现好多初中生特别喜欢作家丁立梅的散文。我特别买了她的书,连着看了多篇,又找了她的访谈、别人写她的评论。从她的作品里,找几个小例子,来看看她的“不守规矩”。第一个:“他解开蛇皮袋袋口的扎绳,双手提起倾倒,菜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。”我们一下就读懂了这句话。“菜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”,这修辞的效果也特别好。但从准确性的角度讲,“双手提起”的是什么呢?是蛇皮袋。修改一下:① “他解开蛇皮袋袋口的扎绳后,双手提起袋子倾倒,菜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。”② “他解开蛇皮袋袋口的扎绳后,双手提起袋子倾倒,菜蔬立即散落在地板上,蹦蹦跳跳。”可能失去了作家本来的语言特色,但从规范性上讲,更准确了。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:为什么在成分有省略或缺失的情况下,我们依然一下就读懂了这句话呢?

图片

这就像我们看一段弧线,像一个四分之三的圆,看到它,我们就容易做出一个判断,这画的就是一个圆啊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① 我们有圆的生活经验,有学习圆的经历。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段弧线,而是一个四分之三的圆,然后,我们根据圆的对称性和均匀性,推断出剩余部分的形状,从而想象出一个完整的圆。② 人类的视觉系统有一种“完形”的能力,即当看到不完整或部分遮挡的物体时,会倾向于将其补全为完整或熟悉的形状。这种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的世界。③ 我们的大脑非常擅长识别模式。当我们看到四分之三个圆时,我们的大脑会识别出这是一个圆形的一部分,并自动“填充”剩余的部分,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模式。但是,这样的推断、完形、模式识别,一定是正确的吗?如果这是一个不规则形状或与其他形状相似的物体的一部分,那么我们的推断不就错了吗?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呢?直接给出一个完整的圆,就没事了。就像写作当中的句子,一开始就写完整、写正确、写得没有歧义,不就好了吗?对学生学习写作来讲,尤其如此。第二个。“难忘野蔷薇,一丛一丛,长在沟渠旁。花细白,极香,香里,又溢着甜。是蜂蜜的味道。”修改一下。① “难忘野蔷薇,一丛一丛,长在沟渠旁。花细白,极香;香里,又溢着甜——是蜂蜜的味道。”② “难忘野蔷薇!它们一丛一丛的,长在沟渠旁。花细白,极香;香里,又溢着甜——是蜂蜜的味道。”修改之后,描述野蔷薇时,使用了感叹号来表达强烈的情感,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。在列举野蔷薇的特点时,使用了分号来分隔“花细白,极香”和“香里,又溢着甜”这两个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关的描述,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。最后,用破折号引出对香味的具体解释“是蜂蜜的味道”,既保持了句子的连贯性,又突出解释了前文“甜”的具体含义。在原句中,虽然“一丛一丛,长在沟渠旁”没有明确出现主语,但由于语境的连贯性,读者可以理解这是继续描述“野蔷薇”的生长状态和位置。但是,直接加入“它们”作为主语,可以消除任何潜在的歧义,使句子更加明确和合理。修改前后,两者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,情感强度、节奏感、连贯性,都是不同的。至于谁好谁差呢?看不同的情境,看作者想传递的情感,看读者个人的喜好。但是,第二句从规范性上讲,一定更完整更准确。第三个。“一个人的存在,到底对谁很重要?这世上,总有一些人记得你,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。凡来尘往,莫不如此。”请问:“凡来尘往”什么意思?这是作者“生造”的。语言当然需要去“生造”,去“创造”。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就有了路。就像很多字词的读音,从众,改了。但学生学习写作,也鼓励它们这样去“生造”吗?

图片

第四个。

图片

这是丁立梅的一段话。她讲得很真。语言确实非常重要。但我想从结构的角度,举一个她的例子。她有一篇文章叫《让梦想拐个弯》,有两个版本:一个在《瓶子里的春天》中,一个在《遇见你的纯真岁月》里。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。——“我最厌烦结构了”,这是一回事情;作文需要结构,是另一回事情。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,要知道说话者是有立场的,是有段位的。我们也知道,同一个东西,横看成岭侧成峰,角度不同,所见即不同。就像冰心奶奶在她的作品中说“话怎么说,就怎么写”。这句话实在影响了太多学生的写作,以致很多学生的作文很水,因为他们写的不是书面语,而是口头语的书面化。这会是冰心奶奶愿意的吗?显然不会,只是太多读者会错了意思。一个作家说“话怎么说,就怎么写”,跟一个初学写作的学生理解“话怎么说,就怎么写”,很可能是很不一样的呢。从来“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”。但是,“文”总是有一些规范的。尤其对学生学习写作来讲。创新与规范,不是一对矛盾。但是,学生要规范为先。一个作家,想要走出一条路子来,必须是有所创新的,否则,就是泯然众人。作家,从某种角度讲,在拓宽写作的边界。这个任务,不需要学生去做。学生要做的是,先继承,再创新。继承都还没做好,路都还不会走,就要跑起来、飞起来吗?所以,课外书,整本书阅读,好好读,读经典,开开眼。好好读语文书。好好读语文书。好好读语文书。指向写作,活学活用。题目不会取,把所有课文的题目抄下来,比较、整理;开头不会写,把所有课文的开头抄下来,比较、整理;……发挥大数据的力量。记住:与增加知识量相比,基础知识的运用自如更重要!!!记住,是“运用自如”!!!没有做到这一点,就想跟着作家的步子走,那往往是根基不稳、很容易就走偏了。所以,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:他自己随便写,写得很好的,一写应试作文,就写不好了,他不喜欢写应试作文。文学创作与应试作文,从来不是矛盾的。出现这种情况,其实就是不会写作文。就像一个爱玩游戏的同学,他觉得自己手术很快,肯定能打职业,觉得是条好路子。结果去专业的职业队测试下,怎么样呢?游戏职业玩家的平均水平都远远达不到。所以,所谓的“他自己随便写,写得很好的”,实在也没多少好。【链接】《作文指导帮:在群里聊天,信息量还是很大的》——目前的作文教学要有提升,根本不用探索什么路子。只要把那些写作的基本概念搞搞清楚,都能提升很大一截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炒股捷径!量价三字经12招看懂主力意图
下一篇:没有了
友情链接: